天路歷程 | 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|
銷售量僅次於《聖經》的偉大寓言故事,已被翻譯成180多種語言版本 暨南大學李家同教授、師範大學黃迺毓教授 聯名推薦 文學史上的長銷書/張文亮(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) 經典文學的彩繪大師:貝瑞‧莫瑟/張淑瓊(誠品書店兒童商品企劃副理) 本仁約翰於1675年在獄中書桌前完成的原版《天路歷程》,在極短的時間內便成為全世界僅次於聖經的暢銷書,三百多年來也有數不清的各式版本問市。現在,葛瑞.蘇密特以這個改寫版本,為這個新世代的年輕讀者,重現這個生命追尋的故事。他不僅將原著精簡濃縮,去除過度冗長的討論內容,也嘗試保留本仁.約翰的初衷,並以當代的文字敘述這個故事,一如當年本仁用當時最普遍的詞語,描述故事主角基督徒的尋道歷程。 這個改寫版本同時搭配了五十多幅美國當代著名插畫家貝瑞.莫瑟卓越不凡且極具戲劇張力的水彩插畫。他將本仁.約翰筆下的人物與場景移轉至不同時空,栩栩如生呈現出來,同時賦予更豐富的象徵意義,使不同世代的人都能從畫面中獲得同理連結。 即使歷經了三個世紀,這趟信心之旅和故事主角的堅忍毅力,依然深深觸動每一個人。這個重述版本的《天路歷程》,不但能讓過往的忠實讀者感到滿足,也能為不同年齡層的新讀者,帶來生命的啟發和無窮的閱讀樂趣。 文/葛瑞.蘇密特(Gary D. Schmidt) 在我書寫這篇前言時,書桌上有本一百五十年前印製、從大西洋彼岸遠渡而來的黑皮書,第一頁有行纖細孱弱的字跡寫著:「送給羅勃特.亞伯頓(Robert apXXXXXpleton),摯愛他的母親伊莉莎白.亞伯頓(Elizabeth apXXXXXpleton),獻上最深的祝福。」上面簽署的地點和日期為「1844年新年於波士頓」。那行字下方,還有另一行簽署日期為同年10月29日的筆跡寫著:「因著她所留下的愛與仁慈,使她的地位僅次於天使。」這本交織著母子情深的書,正是本仁.約翰所寫的《天路歷程》。 我在紐約州凱特奇爾山區(Catskill Mountains)的一棟小房子裡發現這本書,那棟房子的地下室很暗,我必須使用手電筒才能看得清楚。在數百本塵封好幾世代的古籍中,我發現了這本書,它的燙金字體在手電筒的光束中依然閃閃發亮,封面雖然略顯斑駁,但上面裝飾的金絲鏤花,在黝暗的地下室看來卻仍令人驚嘆。在那之前,我從未讀過《天路歷程》,但因為被這本書的封面深深吸引,所以便將這本書帶離地下室,使它在多年後得以重見天日。 那天下午,我在涼爽的松樹林中閱讀本仁.約翰的夢,隨著基督徒走進筆直狹窄的天路。雖然已經過了二十年,但每次走過那片松樹林,那天下午的情景依然歷歷在目。即使現在,只要一翻開那本書,我便又彷彿回到那片樹林,回到本仁.約翰的夢中。 那本書的書名頁背面,有一幅以泛黃棉紙保護的本仁肖像,他一身素黑衣裝,臉上淺露不易被留意的淡淡微笑,彷彿在暗示他對畫肖像這件事的無奈。他的眼神看向一旁,我不禁揣想,畫家為他做畫時,他正看著某個人(也許是個看他被畫的小孩)。畫家工作的時間很長,時間流逝得極為緩慢,本仁勢必想跟那個小孩說故事,也許是個和耐心有關的故事,也許和戰爭有關,或是……嗯,對本仁來說,人生就是故事,他可以隨意講述其中任何一部分。 從本仁.約翰早年的生活,你可能無法猜想出他是個會寫故事的人。身為補鍋匠的兒子,他就像父親一樣,從小在敲敲打打的日子中長大。他幾乎沒有受過教育,閱讀的書也不多,而且年輕時都在參與英國內戰,對信仰方面的問題興趣缺缺。但自從二十五歲那年接受基督信仰以後,他也成為傳道人。 若不是反對英國國教,本仁或許就沒有機會寫下《天路歷程》了。他因為反對英國國教被囚禁十二年,他也就利用那段時間來寫作。他在貝福德(Bedford)監獄裡的時候出版了屬靈傳記,那是他的第一本著作。1672年被釋放後,便馬不停蹄展開傳道工作,他在貝福德教會服事了三年,可是如果這些服事工作一直持續,他也可能不會重返寫作之路。1675年他再度入獄,就在同一年,他在間獄裡的書桌前完成了《天路歷程》,隨後這本書也被配上藝術家的插畫付梓出版,成為我手邊這本書。 至於我所改寫的是另一個版本,不僅將原著精簡濃縮,去除過度冗長的討論內容,也嘗試保留本仁.約翰的初衷,並且為當代讀者重述這個故事(畢竟,這也是他所做的事)。本仁並沒有使用高調的文學性語彙來寫故事,而是用當時最普遍的詞語,栩栩如生描述故事主角基督徒的尋道歷程。他非常著重場景和影像的描繪,尤其是那些讀者熟悉的景物,例如:田野、河川、高牆、房舍和小徑。我試著具實呈現他所描寫的一切,也試著捕捉許多年前那個松樹林的下午,我對這本書的強烈感受。 任何人改寫故事時,都必須將自己浸泡在改寫的過程中。因此,書中角色的某些想法和反應(尤其是主角基督徒),都是屬於我自己的,不過我還是非常努力的維持本仁所賦予他們的性格,也試著讓這些角色以本仁對他們的理解來做回應。故事場景是本仁設計的,但我以自己的理解和想像為它們增添色彩。 本仁希望他的故事能對每位讀者說話,這個改寫的版本,則是呈現他的故事如何對我說話。 葛瑞.蘇密特(Gary D. Schmidt) 美國密西根州喀爾文大學(Calvin College)英國文學教授,曾經撰寫過許多童書作者的研究報告,也編寫過美國著名詩人羅勃.弗斯特(Robert Frost)的童詩選集,和兩本兒童文學研究論文集。目前正致力於為孩童編寫聖經故事的工作。 貝瑞.莫瑟(Barry Moser) 每國當代知名插畫家,他所繪製的《艾麗絲夢遊仙境》曾經獲得1982年美國書卷獎最佳設計與插畫獎,被盛讚為「永不褪色且令人迷眩的作品」。除了設計和繪畫等工作外,他也以參訪藝術家的身份到各大學發表演說和展出畫作,同時在世界各地舉辦個展或團體畫展。他的畫作也被英國國家藝廊、大英博物館和國會圖書館收藏。 劉清彥 從小時候熬夜看漫畫版,大學時反覆細細閱讀完整版,到現在翻譯改寫版,每次看《天路歷程》,都會被震懾得頭皮發麻,也深受啟發。希望自己能有足夠的信心、勇氣、智慧和毅力,完成尋道旅程,安抵天國之城。學的是新聞卻熱愛兒童文學,每天專心的翻譯和創作童書,也到各地為喜歡童書的大人演講或上課。 文學史上的長銷書 文/張文亮(台大生物環境系統工程學系教授) 真正的好書不是符合時代潮流的「暢銷書」,而是經得起時間長期過篩的「長銷書」。本仁‧約翰(John Bunyan)所著的《天路歷程》,就是一本長銷書。為了堅持純正的信仰,他被捕入獄,在獄中寫了這一本作品,在1678年出版,猶如清涼的春雨,澆灌在焦熱的旱田,立刻被廣為閱讀,而後三百多年來,重印了數不清的刷次,譯成了上百種的語文。不只是文學史上最偉大的經典作品之一,而且喚醒了許多沈重的心靈,同奔天路。 世人一定沒有想到,在幽暗、腐臭、跳蚤叢生、鼠類橫行的監獄一角,竟是寫此偉大作品的所在,這跟現在照明充足、冷氣直吹、一流書桌、滑鼠在手的寫作環境,絕對無法比擬。但是自二十世紀,百年來人類已經沒有像「天路歷程」這種作品上市。關鍵的原因,可能是上帝比較喜歡在監獄中與信靠祂的人同在。 這本書是美國喀爾文大學英文學系教授蘇密特(Gary G. Schmidt)所重編,他曾獲得紐伯瑞文學獎與美國圖書館協會普林茲文學獎。我一翻開這書的「前言」,就被他的感動所感動,以致於光是前言就看了好幾回,才一起進入書中的第一章。這是上帝的靈透過文字的奇妙作為。 這本書的插畫家莫瑟(Barry Moser)是近代最傑出的插畫家之一,曾是「美國書卷獎最佳設計與插畫」(National Book Award for Design and Illustration)的得主。我比較他的插畫與百年前天路歷程插畫,他的插畫能傳遞文字的涵義形像,又俱有近代畫風的流暢風格。 本書的譯者劉清彥譯筆通暢,很容易讓人一頁一頁的滑向前。這是一本文學中含福音,福音中含文學的好書,能讀這種作品,是上帝的祝福,因為那來自上帝真理的感動會一直感動過來。 經典文學的彩繪大師:貝瑞‧莫瑟 文/張淑瓊(誠品書店兒童商品企劃副理) 1940年出生在美國田納西州的貝瑞‧莫瑟,是位知名的插畫家及書籍設計者,尤其是他的木口木板畫作品受到高度的推崇,他也是當今最重要的木口木板畫藝術家之一。 美國南方的田納西州提供了莫瑟成長的養分,他小時候接觸了許多的音樂表現形式,不管是義大利歌劇、歌舞劇、爵士樂等,這些藝術形式的展現影響他對繪畫創作的概念,所以在他的訪談中或是談論創作的文章中,總會看到莫瑟不時舉證音樂家的演奏或表現,來類比自己的創作的方式或是堅持。 除了音樂之外,美國南方的保守環境,和宗教、種族的衝突,也撞擊著他早年的生活。他厭棄學校,但在繪畫上又格外受到師長的肯定和鼓勵。小時候他在叔叔的木工店學習一段時間,叔叔還特別在店裡為他預備一張繪畫專用的桌子。莫瑟12歲被送進軍校讀書,1958年進大學,這也是他第一次接受正規的繪畫和設計訓練。1962年大學畢業,主修繪畫。之後有將近十五年的時間,莫瑟自學木口木板畫技法和蝕刻畫,同時研究藝術史、書籍設計,也對書法倍感興趣。 1969年是個重要的轉戾點,這一年他遇到了美國著名的雕刻家及版畫家巴士金(Leonard Baskin)。經由巴士金的幫助,不但提升了莫瑟的繪畫技巧,同時經由他的引介,認識了一位印刷師傅,教導莫瑟提升改善了木口木板畫的拓印技術,也因此他在1969年,他完成了第一本自己編排設計的書籍。直到如今他已經累積了近兩百本作品,同時他的作品也被收藏在美國國會圖書館、大英博物館、哈彿大學和劍橋大學等處。 莫瑟早年的作品主要為文學經典配插圖,1980年代開始嘗試為童書配插圖,1982年以木口木板畫技法完成的《愛麗絲夢遊仙境》受到高度肯定,也展開了他一系列最具代表性的創作類型—為童書經典配圖,除了愛麗絲之外,像《頑童歷險記》、《科學怪人》、《綠野仙蹤》,莫瑟都透過精細的木刻雕功,細膩且精確的詮釋了書中的角色,每一幅畫面都帶著藝術品般的豐厚神韻,讓原先熟悉的角色,有了更深厚的活力,同時是一幅幅可以細看再三的藝術創作。 當然,更值得一提的是他歷時四年,精心雕刻兩百三十幅插畫,細心詮釋的欽定版聖經(The Pennyroyal Caxton Edition of the Holy Bible)。曾經受過兩年神學訓練的莫瑟,最後並沒有走上傳道之路,不過他的藝術恩賜,和對信仰和神話語的熱愛,透過這本典雅的聖經版本展現無遺。 除了木口木板畫的技法外,細膩的水彩畫是莫瑟另一種創作風格,他對人物神運和光影的掌握,呈現在一本本作品中,這位認真嚴格又自律的創作者,在壯碩的身材、滿頭亂髮,和厚密的鬍鬚之下,隱藏一個行事堅定但又不時語帶幽默的輕巧靈魂。正如他的這類水彩畫作一般,或戲謔戲耍、或清雅細緻,或奇幻詭譎,各種類型的故事都可以出現。 已經有近兩百本作品的莫瑟,對書籍出版流程中的每個細節都很重視,他尤其看重編輯製作和印刷的過程,他認為自己從眾多作品中學到的一件寶貴功課,就是明白單靠「插畫」並不能完成一本秀美的書(handsome books),一本書的美麗是各部份元素完美配合的結果。因此除了圖文之外,莫瑟對書籍的設計、印刷、裝訂有著高度的興趣,他這些年就投入大量的時間在限量的手工書製作上。 他說:「做書給兒童和給成人的標準是相同的」。在開始插畫工作之前,他會將文字多讀幾次,不只是讀內容、角色和場景,他還會讀出文字故事中更深一層的味道,好決定這本書的版本、字型大小、圖像要如何表現,甚至是需要畫幾張插圖才足夠表達。這位技巧極為成熟的插畫家,並不將自己的插畫看作是至高不可侵犯的神聖之物,他說如果他的作品可以被稱為是成功的話,那麼他的書一定不會只有令人驚嘆的圖像而已,而是從整體的合諧所散發出的美感。 那麼,這樣一位帶著強烈自覺,同時又性格鮮明的創作人所詮釋的《天路歷程》,自然值得細細品味。 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