轉貼~致富習慣 名人篇:他們財富自由,從小習慣開始~

2012061611:54


 
致富習慣 名人篇:他們財富自由,從小習慣開始

財富的累積,靠的不是你有多少錢、或賺了多少錢,而是你如何「對待」你的錢。
資深媒體人夏韻芬:理財必記帳,單筆投資不攤平

投資與理財不同,夏韻芬的習慣也因此二分。她的理財習慣是「記帳」與「反省」,記帳只記大的支出,然後再回頭檢視消費是否合理。

至於投資習慣,則是單筆投資「不攤平」。以股票為例,如果股價不斷往下修,到了停損點她就一定會出場,會如此果決,也是受到過去投資失敗的經驗影響。「120公分的人,不可能長到180公分,」夏韻芬說,看錯了趨勢,就要及早停損,不要「留來留去留成仇」

台灣首富王雪紅:消費習慣與身價成反比

2011年5月,宏達電創辦人兼董事長王雪紅,坐上台灣首富寶座

即使貴為首富,她的理財生活卻深受父親王永慶影響,過得相當平民。沒有百萬名車代步,大部份時候她是開著豐田汽車或搭計程車,也不會專挑高檔料理。不追求名牌,王雪紅總是以深色長褲、襯衫示人,用的筆記本一本不到5元。

《天下》雜誌曾報導,王雪紅有一次看到一位部屬的太太帶了一個新包包,她看到內外很多口袋,覺得很實用,頻頻問對方可以到哪裡買,想不到那其實是個「公司贈品」。

傳奇基金經理人彼得•林區:投資一定要寫「情書」

彼得.林區(Peter Lynch)最為人所熟知的故事,就是在他擔任富達投資(Fidelity Investments)麥哲倫基金經理人的13年間,管理的資產從2,000萬美元,成長至140億美元,成為富達的旗艦基金

他形容股票投資就像談戀愛,投資筆記像情書,自己就是大情聖。用筆記本做投資筆記,是他踏入投資界一開始就養成的習慣,透過寫下每一筆投資、研究過的股票,再隨時翻閱。他這麼形容:翻開筆記本,就像回味舊情書。

因為「情書」可以讓他知道當時為何「愛上」股票、又是為何「分手」,也能適時在舊情人當中,再度找到可以「吃回頭草」的標的!

華人首富李嘉誠:風和日麗,也要想颱風怎麼避

曾經歷過貧窮的日子,讓李嘉誠更重視「風險」。他理財第一個原則就是「不負債」,投資時更會先設想,失敗可以到什麼程度?

他 接受台灣媒體採訪時提到,就算在風和日麗的日子出海,也要預先設想萬一懸掛10號風球(在香港相當於強烈颱風)怎麼辦。他往往會花上90%的時間考慮失 敗,也因此從1950年到現在,李嘉誠領軍的長江實業集團從未碰過貸款緊張的問題,對他來說,「未買先想賣」最重要,因為100%或50%成功,差別不 大,但只要一個小漏洞,投資就會有極大損害。

基金教母蕭碧燕:定期定額、停利不停損

有基金教母之稱的投信投顧公會祕書長蕭碧燕,最為人所知的投資觀念就是「定期定額、停利不停損」買基金。

基 金定期定額投資,她只挑波動大的基金,也就是股票型基金,因為定期定額的好處在於分批進場,分散可能買高的風險,持續扣款之下,就能利用低檔時期攤平投資 成本,等待市場反轉後再在高點獲利了結,達到「低買高賣」的效果。光靠定期定額買基金,蕭碧燕就替自己買了房子、完成裝潢,連退休金都存了不少。

新興市場教父馬克•墨比爾斯:親自評估投資標的真實價值

即使已經身為富蘭克林坦柏頓新興市場研究團隊總裁,75歲的新興市場教父馬克.墨比爾斯(Mark Mobius),仍然習慣每年全球跑透透,到各國實地拜訪企業;一年365天中,有200天他都在「世界巡迴」,就連政局較為動盪的巴基斯坦、辛巴威,也都有他的足跡。

由 於新興市場的企業財報透明度不若歐美市場來得高,信奉價值投資的他,堅持以由下而上的方式精選個股,否則個股的真正價值不易被評估。以泰國為例,1997 年爆發亞洲金融危機後,股市一路下滑7成,他卻在當時買進體質健全但價格遭低估的股票,果然在股市反彈後,讓他操盤的基金超越大盤。
發佈者: 羅蘋